≡ 欄目: 新聞動態 ≡ 發布時間: 2022-09-26 ≡ 點擊數: 611 來源:網絡轉載
高效變頻壓縮機、圓珠筆頭等關鍵部件取得突破,可穿戴智能設備、功能性服裝等創新產品日益增多,惡性腫瘤等領域新藥研發取得重要進展……當前,我國已建成覆蓋面廣、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體系,有力保障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各類民生產品供應。
消費品工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,在滿足消費需求、拉動經濟增長、保障改善民生、吸納社會就業、擴大外貿出口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在9月14日召開的“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,黨的十八大以來,消費品工業規模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。
消費品工業競爭力持續提升
何亞瓊介紹,十年來,我國消費品工業規上企業數量增加23.7%,達到17.2萬家,占全國工業38.5%;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比重達到27.9%,營業收入、行業利潤十年來分別增長35%和64.5%;規上企業從業人數約2700萬,智能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,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及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。我國百億規模消費品企業有150家,輕工、紡織出口額占全球30%以上。我國用最短時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新冠病毒疫苗生產線,不僅充分保障國內接種需求,也為支援全球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十年來,消費品生產供給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。目前,我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000億元增長到5000億元,洗碗機、掃地機等新品類家電發展迅速,新型耐用消費品加快進入尋常百姓家。
十年來,消費品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穩步提高。消費品工業領域智能制造、綠色制造、“互聯網+”協同制造取得積極進展,個性化定制模式廣泛推廣。
何亞瓊表示,我國現已建成覆蓋面廣、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體系,有力保障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各類民生產品供應。下一步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快實施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“三品”戰略,不斷提升消費品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,持續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,夯實擴大內需戰略供給基礎,推動實現我國工業經濟平穩增長。
輕工大國地位不斷鞏固
數據顯示,2021年輕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16.9%,出口突破9000億美元;規模以上企業由2012年的9.6萬家增加到11.6萬家,營業收入由17.6萬億元增加到22.4萬億元,利潤總額由1.1萬億元增加到1.4萬億元;形成290個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,分布在24個省份,占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40%,成為區域經濟支柱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張曉峰表示,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。一是強化規劃政策引領。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間,相繼出臺輕工業發展規劃,制定實施家電、文教體育用品、老年用品等產業發展指導意見,推動要素資源科學配置。面向“十四五”時期,聯合相關部門出臺《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《推進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》,推動構建現代輕工業產業體系。
二是深入實施“三品”戰略。組織開展《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》編制推廣活動,發布八批共431項升級和創新產品。持續完善標準體系,輕工業現行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共有6000余項,重點產品國際采標率已達95%。發布輕工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實施指南,推進品牌培育工作。
三是大力推動優化升級。推動創建1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、2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34個國家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、20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。積極推進智能制造,“十三五”期間74家輕工企業入選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。發布實施農用薄膜、日用玻璃、鉛蓄電池等行業規范條件,推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。
“下一步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全面落實輕工業產業政策,圍繞科技創新、高質量供給、產業鏈現代化、綠色低碳轉型、產業生態協調發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,加強部際協調和央地聯動,加快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。”張曉峰表示。
紡織產業鏈自主能力持續增強
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介紹,我國是全球最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、出口國、消費國,具有完整產業鏈配套優勢,科技創新從“跟跑、并跑”進入“并跑、領跑”并存階段,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加速推進,應用領域不斷拓展,產業競爭力得到持續鞏固提升。
在科技創新方面,紡織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不斷完善,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強。全行業建設了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、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、8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機構,在纖維材料、紡織裝備、綠色制造等領域突破了大批關鍵技術,紡織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。
在生產方式方面,數字化、綠色化技術應用促進了紡織生產方式的變革。棉紡數字化紡紗生產線使棉紡萬錠用工由60人下降到15人,化纖智能工廠實現了原料輸送、工藝控制、自動卷繞包裝乃至倉儲的全流程數字化。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,紡織生產由大批量向個性化柔性生產轉變,滿足了小批量、多品種、及時化需求。
曹學軍表示,紡織行業在滿足衣著用、家用等基本民生需求以外,在產業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。產業用紡織品廣泛用于醫療健康、環境保護、土工建筑、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,航天服、深海繩纜等產業用紡織品在國家重點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,我國口罩、防護服等產業用紡織品產能迅速擴大,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。2021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1935萬噸,比2012年增長近一倍,占到全部纖維加工量的三分之一。
同時,紡織行業積極借助“一帶一路”、RECP等機制,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合作體系,開拓多元化市場。2021年,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3155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,占全球同類產品出口比重穩定在30%以上。2012年以來,紡織行業累計對外投資超過110億美元,涉及化纖、紡紗織造、服裝等產業鏈各環節,加強了與東南亞、非洲等區域的產能合作,建立多元彈性供應鏈。
醫藥產業創新取得新突破
“黨的十八大以來,醫藥工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,發展動力更加強勁,產業創新取得新突破,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,為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撐。2021年,醫藥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為4.1%,實現營業收入3.4萬億元,營業收入較2012年增長80.8%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介紹。
周健表示,下一步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、高校、醫療機構合作,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,整合集聚創新資源,建設跨領域、高水平的技術攻關平臺和產業化成果推廣應用平臺。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項目,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創新產品產業化聚集,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到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30%以上。同時,開展醫藥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,系統梳理醫藥產業鏈情況,聚焦薄弱環節,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攻關。
周健介紹,針對藥品全生命周期重點環節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總結推廣50個以上數字化應用典型場景,支持建設20家以上數字化轉型示范工廠,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制造技術融合,提升生產質量控制水平。建設一批高標準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,推動企業實施生產過程綠色低碳化改造,實現醫藥工業綠色發展。
此外,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堅持開放發展,深化產業國際合作,吸引全球醫藥創新要素向國內聚集,鼓勵國外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藥生產基地。引導國內企業通過合作開發、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,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,切實提高創新效率,以更高水平進入國際市場,為全球健康事業作出積極貢獻。
熱文排行
核電項目審批提速 或拉動2000億投資
2022全球服務貿易大會暨首屆國際數字貿易峰會在南京開幕
山東:新型研發機構激活創新“一池春水”
杜安利:龍芯中科一直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
非凡十年經濟建設成就新聞圖片展即將在京舉行
建科股份成功登陸創業板 全國化經營布局優勢突出
十年奮進 多省份曬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“答卷”